姚夫坤:续写江村故事的“农民教授”

  发布时间:2024-05-19 00:49:46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东莞市喝茶上课微信-东莞市高端茶预约-东莞市高端茶。

姚夫坤向来访的农民教授客人介绍费孝通先生,介绍江村的坤续故事(资料图片)。  七都镇供图

本报记者 王英 周悦磊

没有开场白,写江更没有预备稿,村故在吴江七都开弦弓村村口的农民教授江村Club内,从费孝通26次走访江村,坤续到江村近50年来的写江发展历程,姚夫坤兴致勃勃地跟记者聊了一个半小时。村故72岁的农民教授他思路清晰,措辞严谨,坤续无愧坊间给他的写江称号——“农民教授”。

从1981年首次接待费孝通到访江村至今,村故40多年里,农民教授姚夫坤从捧起相机定格费老调研珍贵画面,坤续到手持DV、写江转录文字参与撰写近50万字的《江村百人口述史》,再到年均接待200余批调研团队、十多次赴高校讲课……姚夫坤是费孝通调查研究的记录员,也是江村文化和费孝通学术思想的传播者。

姚夫坤说,无论是兴趣,还是责任,抑或是义务,“续写江村故事”已经成为他的人生事业,他将用一生扎根乡土,践行、播扬费老“从实求知、志在富民”的精神与理念,让江村的故事走得更远。

记录:从费孝通到江村

在开弦弓村的江村文化园内,墙上挂着费孝通26访江村的珍贵照片。

走访的客人常指着照片问解说员姚夫坤:“费老26次访问江村,你接待了24次,为何相片里没有姚老师你的身影?”

“因为我是费老的‘专职’摄影师。”每一次,姚夫坤都会这样回答。

姚夫坤的故事要从1981年费孝通第三次访问江村时说起。那一年,费老71岁,姚夫坤29岁。首次见面,姚夫坤作为村里最年轻的村委会工作人员,领到了接待费老的任务。自此以后,费老每次造访江村,他都是参与接待费老的人。

“当时村里商议,费老将来还会带更多专家学者来村里调研,我们要记录下这些珍贵镜头。于是在1983年,村里让我到上海买了一台海鸥相机,成了村里第一个摄影师。”姚夫坤告诉记者,村里还专门选了一间房间作为冲印胶片的暗室,由此,费孝通的江村足迹得以用相片的形式保留至今。

在拍摄费孝通珍贵影像的同时,姚夫坤也渐渐地“融入”了费老的调研团队,开始了他的“江村纪实之旅”。

姚夫坤26次前往吴江档案馆查找费孝通当年调研江村的论文、编写《开弦弓村志》、为村里购得原开弦弓村村长陈杏荪撰写的关于费达生开办开弦弓村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的《三年办厂经过》电子版……这些年里,姚夫坤用坏了2台DV录像机,从文字记录到摄影再到摄像,用笔头和镜头记录着江村的故事。

再过几个月,姚夫坤参与撰写的《江村人家》即将出版。明年,《江村百人口述史》也将问世——为了这本书,姚夫坤举着DV访问了村里120个老人,将口语逐字逐句、精挑细选整理成了洋洋洒洒近50万字的内容,并保留原始录像,留档吴江档案馆。

“费老身上的使命感深深地触动了我,也影响了我。人活在世上,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记录费老、记录江村,这是我的使命。”姚夫坤说。

传播:一份特殊的献礼

2010年,费孝通诞辰100周年,姚夫坤与朱云云呈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江村变迁——江苏开弦弓村调查》。

这本书与姚夫坤“农民教授”称号由来大有关系。2006年的秋天,在纪念费孝通先生江村调查70年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上,姚夫坤作为开弦弓村村民代表上台发言。发言时间1个多小时,姚夫坤为此准备了整整3个月。

“这是我第一次上台发言,台下坐着120位社会学专家学者,我非常紧张,怕讲得不好、更怕讲得不对。”姚夫坤决定“看客下菜”。3个月里,他详细了解了开弦弓村多年来的村民生活、收支、文教等方面的内容,还学习了PPT制作。经过充分准备,当天的发言非常成功,“农民教授”的称号不胫而走。

2个月后,南京大学邀请姚夫坤到校为学生讲课,这是他首次前往高校上课。自此以后,姚夫坤陆续走进中国人民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讲课。“师生们看过费老的《江村经济》,那是上世纪30年代的江村图景。他们都想从我口中知道江村后来的故事。”姚夫坤说。

姚夫坤传播江村故事,不仅在台上,更不仅在线下。2016年,受原费孝通秘书张冠生邀请,姚夫坤走进直播间,与张冠生在开弦弓村作行进式直播,15万人次线上观看。去年,姚夫坤来到江村文化礼堂,再次用直播的形式传播江村文化,向广大网民讲述新时代的“乡土中国”。

手书言传,线下线上,姚夫坤从最初的费孝通和开弦弓村的记录员,成了“江村故事”的续写者。

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的房宁在其《江村三日》一文中这样评价姚夫坤:“费孝通桃李满天下,倒不多姚富坤(姚夫坤)这么一个未进师门的学生。但姚富坤(姚夫坤)的价值或许又是费孝通的许多门生弟子所不及的。这就是他对于开发费孝通的精神文化价值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传承:带出三个讲解团

姚夫坤说,开弦弓村是社会学界的“朝圣地”。更多人说,姚夫坤是“朝圣地”的守魂人。“魂”是江村文化,是费老的精神。

姚夫坤如今已过古稀之年,但仍旧每天7点准时到村里“上班”。他年均接待各类江村访问、调研团体超200批次。他一年要为2万余人次提供讲解服务。工作虽繁重,但姚夫坤始终秉持一个原则:服务水准不因身份职级变化,却一定要考虑不同群体,适时调整讲解内容。

“如果是统战条线的党政机关干部来访,我要侧重讲解费老作为我国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对地方发展做出的贡献。接待学生团体,要多讲讲费老调研江村的有趣故事,以及他在调研时采取的方式方法。”姚夫坤认为,针对不同群体“因材施教”,才能使讲解效果最大化。

这,也是一种敬业和专业的精神。

在提供讲解服务之余,姚夫坤也为当地带出了三个类型的讲解团队——村内自有的专业讲解团、由退休教师等组成的百姓讲解团、红领巾讲解团。

其中,红领巾讲解团的成员都为江村实验学校的学生。每逢节假日,“小小讲解员”就会进村为到访者开展义务讲解,这也是江村实验学校的重要文明实践活动之一。

在姚夫坤眼里,红领巾讲解团的存在,不仅能让孩子们深入了解费孝通和江村的故事,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更能通过小学生单纯质朴的思维和认知,为到访江村的客人提供对费老和江村不一样的感知。

“从志在富民到从实求知,从民族研究到农村工业化、小城镇建设、区域化发展等方面,费老为中国广袤的农村地区发展提供了解题路径。”传播江村文化,传承费老精神,续写江村故事,在姚夫坤的身上,这三件事已从最初的兴趣变为责任,更成为其一生的事业。“我愿尽我所能当好费老和江村的传播者、讲解员。”姚夫坤说。

不仅是姚夫坤,作为赓续传承费孝通治学精神、推进江村发展创新探索的新阵地,江村学院正加速建设,让江村成为苏州高质量发展的地域性标志,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江村”范式。

  • Tag:

相关文章

  • 日本研发6G成功,引发国内专家恐慌,却无意中撕下5.5G的遮羞布

    日本研发成功6G,引发了国内一大波专家的猛烈反击,然而这些专家恐慌之下的反击却无意中揭露了当下5.5的重大缺点,可以说他们在科普6G缺点的时候,却也撕下了5.5G的遮羞布,说明了移动通信技术并未有重大
    2024-05-19
  • 河北省隆尧县:党建联盟助力企业发展

      本报记者 吴储岐  走进河北省隆尧县东方食品城龙大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智能化纸品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用新技术改造后,一名工人能同时负责两条生产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助于生态环保,助力企业高质量
    2024-05-19
  • 市场监管部门整治群众身边突出问题

      市场监管部门整治群众身边突出问题  去年查办民生领域违法案件56.5万件  本报北京4月8日电记者林丽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4月8日召开2024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专题新闻发布会。据介绍
    2024-05-19
  • 湖南一学校发生伤人事件,3名老师被伤害!校方:行凶者系离职老师

    来源:大皖新闻4月8日,有网民发布视频消息称,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崇德学校发生伤人事件。4月9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采访当地教育局和涉事学校了解到,有三名老师受伤,没有学生受伤,行凶者已被警方控制。涉事学
    2024-05-19
  • 让美军破防?美媒:中国第四艘航母居然是全球首艘专用无人机航母

    美媒体根据卫星图片分析称,中国第四艘航母已经即将建成,并且将是全球首艘专用的无人机航母,这将是面对未来战争的创举。发布报道的是美国“海军新闻”网站,在其5月15日报道中称:“江苏大洋造船有限公司正在打
    2024-05-19
  • 法官徐飞云:敢闯敢试敢啃“硬骨头”

    徐飞云近照徐飞云深入企业调研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促成两家企业19起纠纷案握手一揽子化解。本报记者王小兵本报通讯员艾家静朱冉冉她敢闯敢试敢啃“硬骨头”,办理的“真假新
    2024-05-19

最新评论